close

fdgdf sddsf dfg fdggg dfgfg 

畢祿山與羊頭山(大禹嶺附近的日出)畢祿山與羊頭山 偶然回想起從前往事.總有一種遙遠又彷彿在眼前的感覺.在那充滿青春年華的高中學生時代.參與救國團暑期活動是一種殷切的期盼.而當時其中最熱門的行程就是中橫健行隊.(迎著晨曦.從合歡山望中左的畢祿山和中間的羊頭山)中部橫貫公路.貫穿台灣東西.是條風景綺麗的公路它蜿蜒的穿越中央山脈.從兩座百岳級的高山旁緩緩通過.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兩座高山畢祿山與羊頭山..(奇萊主稜線上看右側的奇萊北峰.後面就是畢祿山與鋸山)(從石門山附近北望畢祿山.可見山腰大禹嶺和中橫公路.遠處就是南湖大山和中央尖山)(從合歡山附近北望.前面左為石門山.中為合歡尖山.後中間為畢祿山.右為羊頭山.最遠是南湖中央尖.) 畢祿山.海拔3371公尺.山勢魁偉雄偉.是台灣百岳之一.也因為中橫的開通變得很容易親近.畢祿山和合歡群峰中間的鞍部就是合歡啞口.也就是大禹嶺.昔日辛勤的人們.懵然於血汗的穿鑿.在這裡敲出多少火花.和石屑.終於從在這裡鑿穿通中央山脈.合歡隧道於是完成.在合歡隧道北邊更開拓著820林道.深入畢祿山山腹開採木材.而今日合歡隧道依舊暢通.但820林道已經廢棄不通.往日寬闊的林道只剩下小徑.世間的事情滄海桑田.真是變幻莫測.或許只有真理是永遠不變的.攀登畢祿山有很多途徑.最便捷的路途就是從大禹嶺起步.走過合歡隧道.經由820林道.到達林道8.2公里處的登山口向上攀登.(日出的霞光從山嶺中綻放)(可見東方的旭日.喚醒著山巒與大地.)記得當時.批星戴月從大禹嶺出發.日出的霞光從山嶺中綻放.那是美輪美奐的光彩.平坦的林道還算易行.但是非常漫長.疏林細草旁.可見東方的朝陽.喚醒著山巒與大地.(畢祿山壯闊的山容.山腰820林道依稀可見)峰迴路轉中.旭日已經東升.而畢祿山壯闊的山容已經呈現眼前.傾聽山風吹起.捎來了飄渺的白雲.聆聽風籟樂章.看那白雲飄過山嶺.蓊鬱的畢祿山高高聳立.而登山者跫足迴響山谷.(山勢和緩.淺竹短細的閂山)路旁深處就是畢祿溪.稜脈迴轉處.那就是閂山.閂山海拔3168公尺.山勢和緩.淺竹短細.也是台灣百岳之一.(登頂畢祿山)從登山口到畢祿山頂.垂直高度約800公尺.因此雖然路徑不長但是非常陡峭.快到頂時還要攀爬大岩壁.然後就可以登頂了.(南望可見左奇萊北峰.中奇萊南峰.右合歡東峰.而中間最遠隱約可見玉山群峰)(西北邊可望前面的閂山和後方雪山主峰.)畢祿山眺望極佳.特別是晴朗天霽下.極目四望.在頂細數百岳名山.實乃一大樂趣.南邊可以眺望合歡奇萊連峰.遠隱約可見玉山群峰西北邊可望閂山和雪山主峰.(從雪山方面東眺北一段北二段連峰.依次為南湖大山.中央尖山.無明山.畢祿山)(從雪山方面看北二段山峰.左到右為甘薯峰.無明山.鈴鳴山.畢祿山.)(從雪山方面看北二段山峰.左到右為甘薯峰.無明山.鈴鳴山.畢祿山.奇萊北峰.奇萊主山.) 北邊則是北二段和北一段連峰.北一段是指南湖大山和中央尖山的連峰.北二段是甘薯峰.無明山.鈴鳴山到畢祿山一帶的山峰.也包括閂山和羊頭山.(從畢祿山北望.左邊草原山峰是鈴鳴山.右為無明山.遠處是南湖大山和中央尖山)斷稜和斷崖是北二段的特色.從畢祿山到中央尖山這段中央山脈主脊.有著很多名稱恐佈的斷崖.在畢祿山以北就有畢祿大斷崖.接著又有無明山斷崖.鬼門關山斷崖.在銜接中央尖山的稜線上.更有中央尖山西峰斷崖.這可是被稱為死亡稜線的斷崖.而且是台灣高山中最危險的斷崖稜線.鮮少人通過.(從羊頭山看無明山的大斷崖)(從羊頭山看溫婉的鈴鳴山) 北二段中最高的山是無明山.海拔3451公尺.山容岧嶢.特別是那西側大斷崖.碎石直落深谷.寸草不生.險惡至極.是台灣高山十峻之一.而鈴鳴山海拔3272公尺.也是百岳.滿山淺草.看起來溫柔婉約.和那險峻的無明山形成強烈對比.而另一座百岳山峰甘薯峰.海拔3158公尺.比較低矮.全山為茂密森林.森林下則為濃密箭竹和灌木.通行不易.相距不遠的三座名山.風貌完全不同.真是所謂萬殊一本.一本萬殊.天下萬物雖有萬種差別.但是卻來自一個本源.(峰峰相連的鋸山)東南方則是鋸山連峰.那林木茂密的相連山峰.狀如鋸齒.有高有低.更讓人想到人有智愚.山有高低.高低並沒有絕對的好壞.正是高有高的好.低有低的巧.無需比較計較.(登頂羊頭山)鋸山再沿伸過去就是羊頭山了.羊頭山海拔3035公尺.以峰頂圓似羊頭而得名.也是百岳名山.從慈恩山莊附近沿溪谷攀登而上.可以當天來回.但是落差超過1000公尺.也是非常陡峭.而且需要注意落石.遠在民國61年12月5日.百岳俱樂部在此山頂熱鬧慶祝成立大會.也從此開啟台灣百岳登山的熱潮.(雪山往東望中央山脈北段的日出.左側山峰為桃山)(奇萊山日出.左下方就是中橫) 尋覓雲彩.遨遊畢祿山和羊頭山已經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了.追逐青春.中橫健行的往事更是遙遠的歲月了.感月迎風如夢的多少追憶.旅人千里如幻的多少思潮.無需言語.只是悄悄依依的深藏心頭.行程簡介:畢祿山行程:大禹嶺820林道口2560M → 8k工寮→登山口2555M→畢祿山3371M→登山口→ 8k工寮→大禹嶺820林道口.來回約12小時.羊頭山行程:慈恩山莊→羊頭山登山口(中橫公路132.8K)→上稜線→羊頭山→稜線→慈恩山莊.來回約8小時.最後來說說中橫公路的故事:1914年時.那是日據時代.為了管理山胞開闢了所謂的理蕃道路.1935年完成埔里、霧社經合歡山,直達太魯閣、花蓮的道路,命名為合歡越道路.其中合歡埡口至太魯閣之路段即為目前中橫公路主線東段.霧社至合歡埡口之路段則為今台14甲線.中橫公路主線西段則大部分與大甲溪警備道路線重疊.二次大戰戰後.1956年7月7日時.由台灣省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.動員了1萬多位退伍的榮民開始建設中部橫貫公路.用著斧頭與炸藥.以著殉難212人,受傷者702人的代價和無數經費.耗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.終於在1960年的5月9日開放通車.當時用如此原始的工具開鑿出這條公路.被稱為是人定勝天.隨著公路開通.美麗的中橫吸引著不少遊客.特別是太魯閣峽谷附近.更是名聞中外的奇景.但是另一方面.中橫沿線山林不斷開墾.森林不斷砍伐.滿山種植著高冷蔬菜水果.雖說帶來不少的利潤.但是對於水土保持也造成了嚴重破壞.人還是要順應自然.人定勝天只是種激勵而非真實.1999年921大地震是個劇變.整條中橫柔腸寸斷.特別是谷關到德基水庫這一段幾乎完全崩坍.後來好不容易搶通後.2004年5月正在決定是否完全開放之時.七月敏督利颱風侵入台灣.造成嚴重的七二水災後.中橫沿線花了超過二十億新台幣.剛修好的路段又大量崩塌.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修復.最近又有消息政府考慮修復.而要不要完全修復也一直成為討論的話題..值得大家深思探討.....

 

1234567890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vxutuw 的頭像
    evxutuw

    青菜

    evxutu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